《什麼是面積》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什麼是面積”是北師大版版第六冊第四單元面積的第一課時,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瞭長、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們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學生掌握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他們進一步學習長、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整個小學數學幾何知識的基礎內容。 對物體錶面大小的認識,學生在生活中有較為豐富的經驗和體會。因此教材在編排上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分二個層次引導學生逐步認識和體會。先安排圖色比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引入課題;接著進一步比較手掌、硬幣、數學課本與練習本等實物面積的大小,並說說生活中其他物體錶面的面積大小,讓學生獲得初步的面積概念。第二層次讓學生用不同方法比較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圖形的面積,通過比較,既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面積概念的理解,又使學生體會到計量面積最基本的方法,為後繼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這與老教材的編排有很大不同。

因此,教學中採用瞭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逐步感知,逐步體驗,通過師生、生生相互間的互動作用來完成。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瞭以下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理解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錶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關鍵: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上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 (1)情境教學法:課一開始,創設“塗色”比賽形式導入,激發瞭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學習新知作瞭較好的鋪墊。

(2)直觀教學法:充分利用實物、學具、教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愉快學習新知。

(3)認知衝突教學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低中年級操作隨意性大,對學生的操作必須適當指導啟發,另外根據認知衝突論,教學中我不斷設置矛盾衝突,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主動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學習法:切實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操作實踐活動,提供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比較、歸納理解概念。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等多種器官參與探究學習活動。心理學傢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

1、比賽活動:教師出示一個小正方形和一個大正方形,挑選男女生各一名,進行塗色比賽。

2、學生比賽。

3師問:你們覺得比賽公平嗎?

生:不公平,圖形一大一小,大圖形花的時間要多。

師:那麼圖形的大小指的是圖形的什麼呢?(生:面、面積)

4、引出課題

師: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物體的面積。(板書課題:面積)

(由學生感興趣的比賽活動情景引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很自然地引入新知)

(二)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說一說:你們生活中都見過哪些面呢?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鉛筆盒的面、數學書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師的手掌和學生的手掌。

讓一個學生上臺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師同時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讓全班其他同學比一比兩個手掌錶面的大小。

② 1元硬幣和5角硬幣。

③數學課本的面和數學練習本的面。

師:我們在比它們的什麼?(生:面的大小)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瞭物體錶面怎樣?

生:面有大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