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轉》說課稿3篇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知識體系。通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並體會出他們不同的特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傢整理的《平移和旋轉》說課稿,歡迎大傢閱讀! 《平移和旋轉》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四冊P41—42頁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辨認銳角、鈍角,建立瞭有關幾何圖形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今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圖形的平移和旋轉在學生的生活中並不陌生,而作為新課程中的新的教學內容則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因此教材從生活實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和發現平移與旋轉的運動規律,並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以及學會分辨平移和旋轉。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

2、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積極參與對旋轉與平移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對身邊與旋轉和平移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滲透瞭變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感知平移、旋轉現象;學會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教學難點:是在方格紙上平移圖形。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

1、實踐操作法

二年級的學生還處於形象思維階段,建構主義學也認為,小學生學習數學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不是被動地吸收課本上的現成結論,而是一個親自參與的充滿豐富而生動的思維活動。因此,本節課設計瞭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動,運用多感官參與學習,解決瞭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多依賴直觀這樣一個矛盾,促進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

2、遊戲教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因此,本教學設計註重創設圖片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鞏固所學新知識。教育心理學中也說遊戲是兒童的本性,結合本課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我以圖片和遊戲作為載體由淺入深地引入平移和旋轉的概念。

學法

1、情境學習法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我讓學生從身邊事例中找出平移、旋轉的物體,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2、小組合作法

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能數學地進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在合作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使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五、說教學過程

依據以上的教法學法,本課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

1、實物導入,初步感知(3分鐘)

新課標認為學生經驗是發展空間觀念的基礎。學生的空間知識來自豐富的現實原型,與現實生活關係非常緊密,這是他們理解和發展空間觀念的寶貴資源。而且兒童的註意力有強烈的直觀性和色彩性的特點,容易被生動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開始的時候我就利用窗戶和鐘錶揭示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觀察窗戶上窗的移動情況,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窗戶的運動情況並讓學生用手畫出窗戶的移動路線,形成對平移概念初步的感知。接著,我再出示鐘錶,讓學生觀察秒針的運動情況的同時讓學生用手畫出秒針的運動路線,形成對旋轉概念的初步感知。

2、創設情境,感受體驗

在學生形成初步感知後,我再創設圖片情境加深理解解。(利用主題圖及課本中的圖片揭示平移、旋轉現象) 《平移和旋轉》說課稿(二) 一、教材分析:

《平移和旋轉》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知識內容是學生的第一次學習。教材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貼近生活的素材中,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和實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會直觀地區別這兩種常見的現象。

2、能在方格紙上判斷出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概括能力、空間想像能力。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能在方格紙上數出平移的格數,並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難點: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現象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體驗,隻是沒有很清晰的認識。對於平移的方向,學生容易理解;但對圖形平移的距離,學生往往會把平移前後圖形間的格數誤認為平移的距離。

三、教學設計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

1、重現生活,感知特點。

在課堂的一開始,出示一些生活中學生常見的:纜車、風扇葉片、直升飛機的螺旋槳、升國旗等物體運動的小動畫,由學生觀察並交流玩的感受,用手勢表示出自己的感受,說明各物體的運動方式,然後再根據它們不同的運動情況分一分,根據學生分類揭示平移和旋轉的概念,板書。

本環節的設計,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他們通過觀察,比劃,分類,加深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感知,有利於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從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2、感受生活,發現特征。

接著我讓學生來說一說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以及讓學生看著圖片跟著模仿做上面的動作,一邊做一邊想一想它們分別是平移還是旋轉,讓學生對平移和旋轉有進一步的認識。

然後出示一個靜態圖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已有生活經驗判斷一下哪些現象是平移,哪些現象是旋轉,進一步鞏固平移和旋轉。

本環節的設計,藉助學生的體態語和學生例舉的生活中的實例,並通過判斷,使學生進一步感悟物體平移和旋轉的特征,加深對兩種現象的理解,並深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二)化靜為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點的平移,示範引領。

首先出示房子圖,讓學生判斷平移的方向。再讓學生說一說向右平移瞭幾格,學生髮表不同的意見,接著為瞭研究這個問題,就來研究房子各個部分的平移情況。數一數屋頂向右平移瞭幾格,學生都能數出來,這個時候引出對應點,再讓學生數一數其他的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就發現每個對應點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因此看一個圖形平移瞭幾格隻要找到一組對應點看它們之間的距離是多少。

(2)練一練:出示“想想做做”4中的金魚圖、松樹圖、蘑菇圖及問題,組織學生獨立用方格紙數一數方格,填一填問題,再小組交流後全班反饋。教師針對學生反饋的情況,選取學生容易錯的圖形組織學生同桌用圖片再移一移,數一數,幫助學生正確建構數平移距離的思想方法。

本環節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感興趣的情境中,經歷多次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找平移距離的方法,為下一步畫平移後的圖形積累操作經驗。

2、面的平移,深化、提高。

(1)出示書上25頁“試一試”1中方格紙中的三角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怎樣將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然後獨立嘗試畫出平移後的三角形。

(2)教師組織反饋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的圖形,並組織交流畫法。針對學生可能出現找一個點,找三個點,找邊畫等不同情況,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集體評議出自己認為方便的畫法。

然後總結畫一個圖形平移幾個後的圖形的方法:

第一步:找對應點

第二步:把對應點連起來。

第三步:畫出運動方向

讓後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

本環節的設計,考慮到學生對方格紙上圖形的平移認識比較清楚瞭,我就放手讓學生獨立研究,同時考慮到畫出平移後的圖形是個難點,為此重點加以指導,使他們充分享受自學成功的樂趣,提升學習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綜合練習:我準備安排書本“想想做做”第5題這樣的練習,組織學生先獨立數一數,移一移,再畫一畫,通過這些操作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圖形平移的特征,並能較熟練的利用平移知識畫出圖形,從中體驗學以致用的樂趣。 《平移和旋轉》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

1、設計理念

我遵循:“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基本理念,向學生提供有價值的數學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日常生活曾接觸、感悟到的大量生動事物中,領悟到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用數學。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有效地引導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從而構建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最終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B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2、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新教材中,對兒童空間知覺的發展,是從靜態的前、後、左、右進一步感悟動態的平移和旋轉現象。中年級引入這個內容,用大量感性、直觀的生活實例,使學生掌握平移、旋轉的運動規律及平移方法,為兒童更好地認識和描述生活空間,提供瞭重要的認知工具,併為後繼學習平行線、角的分類,推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等內容打好基礎。

3、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分析、歸納等活動:

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掌握平移和旋轉的基本規律;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平移後的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幾何思維。

(2)學生在經歷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索過程中:

體驗平移和旋轉與現實世界的聯繫;感受變換的數學思想;豐富問題解決的技能;受到數學美的熏陶;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交流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平移和旋轉的基本規律,能區分平移與旋轉現象。

難點:體會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5、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等。

二、教法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課程標準》與建構主義理論,我採用瞭:師生互動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我適時而有針對性地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思考環境和人際交流的環境,搭建起師生積極互動的平臺。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進行觀察、比較、操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活動,發現其規律。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的過程。

三、學法

“有效教學”的核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掌握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體現瞭: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讓數學走進學生的生活。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規律

1、觀察比較、建立模型

觀察觀纜車、彈射塔、轉盤、空中飛船等,建立平移、旋轉的模型。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直觀動態,能反覆再現的優勢,在學生大腦中留下具體的、動態的印象。孩子們根據物體的運動特點進行分類,在對比中感悟、理解,從而由具體現象抽象出平移和旋轉的模型。]

2、聯繫生活,加深理解

(1)肢體表演遊戲

[設計意圖:用嚴謹的數學語言描述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象,對三年級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的,因此,用肢體語言來感知和表述這兩種運動特點,用動作的準確性來彌補語言描述的不足,從而獲得進一步的感性認識]。

(2)學生舉例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活動,孩子們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息息相關。老師也從中反饋到他們對這個內容把握情況的信息,繼而進入下麵的環節。]

(二)動手操作、突破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

體會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

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1、設疑引思,自主探究

比較:誰經過的路長一些?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受知識經驗和思維特點的局限,容易把一個圖形平移的距離誤解為兩個圖形間的距離。通過這樣一個比較位置變化的參與性活動,他們動手操作,檢驗或修正自己的想法,數物體向某一方向平移的格數這一難點,就在孩子們的積極活動中迎刃而解瞭。]

2、觀察推理、拓展思路

小老鼠吃蘋果。

[設計意圖:孩子們在激勵評價中,思路得以開拓,既鞏固瞭平移的方法,又體驗到物體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現象,培養其求異思維,嘗試接納並欣賞他人。]

3、水到渠成、學會畫圖

畫平移軌跡圖。

[設計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活動,掌握瞭方法,突破瞭難點。]

(三)活用新知,鞏固升華

1、基本練習

(1)判斷下麵物體的運動,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2)移一移,說一說

(3)塗一塗,畫一畫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想讓學生沿知識構建的順序,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規律,掌握平移的方法。]

2、提高練習

[設計意圖:從這道練習中,我們看到瞭,“小課堂——大社會”。體現瞭數學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

3、發展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體會到變換的數學思想,在感受數學美的同時,體會數學的價值。]

四、回顧總結、反思評價

[設計意圖:這樣多層面地讓學生參與總結,既達到對新知的回顧反思,又讓其享受自我、夥伴及老師評價的喜悅。]

五、課後小實踐

以小組為單位,觀察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旋轉、平移現象,把它畫下來或拍下來,加上文字說明,放到班級公共郵箱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