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說課稿3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當代作傢葉永烈於1981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主要是用多個事例論證並告誡瞭人們隻有不斷的探索與發現,才能獲得真理,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傢整理的關於這篇課文的說課稿,歡迎大傢閱讀!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課文的主要觀點。文章結構清晰,用三個事實論述瞭隻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這是小學階段學生第一次接觸議論文,用具體的事實說明道理是課文寫法上的主要特點,也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學習重點。

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研讀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探尋“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能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體會作者的寫作特點,學慣用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

4、引導學生認識凡事多問幾個為什麼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六年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

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將教學難點定為:

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在設計本課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如自由讀、齊讀、默讀、師生合作讀等多種形式貫穿始終,讀中悟、悟中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領悟文章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教學中,讓學生運用讀、思、劃、議等方法,動腦、動手、動口,多種感官參與獲取知識,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課題就是課文主要觀點,且文章第二、六、七自然段中都暗含瞭對課題的闡述,道出瞭從問號誕生真理的過程。於是一開始我就以題目入手,提問:讀瞭課題,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緊接著要求學生默讀課文,找出文中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語句劃下來。課件出示這些句子,提問:這三句話告訴我們真理是怎樣誕生於問號之後的?讓學生自由讀句子歸納出從“問號”誕生“真理”的過程是“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疑——找到真理”的過程。

緊接著引導學生明白這個過程也解釋瞭第二自然段中:把“‘?’拉直變成‘!’”這部分句子的含義。順理成章地理解瞭問號嘆號的含義,體會到瞭用標點符號代替語言的妙處。最後抓住第七自然段中的詞語“見微知著”教學:第二自然段中哪部分句子寫出瞭“見微知著”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有什麼聯繫?並以師生合作讀的方式朗讀相照應的語句來體會文章前後照應的寫法。

接下來是品讀感悟,體會寫法。

首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課文中列舉的三位科學傢發現瞭什麼問題、又提出瞭什麼問題,他們是怎麼解疑的,又找到瞭什麼真理?讓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表格在文中做出批註。

再同桌交流,全班彙報交流,填寫表格後引導學生思考:這三個事例在內容上、寫法上有什麼相同點?作者為什麼這樣安排材料?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讀、思、議”中領悟到作者列舉的事例都是按“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疑——找到真理”的順序寫的,且把“發現問題”“不斷發問”與“找到的真理”寫得詳細,“不斷解疑”的過程則寫得簡略。這樣詳略有序的安排都是為重點說明“真理”與“問號”之間的關係,是為瞭證明“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最後以“功夫不負有心人”為例:如果要用事例證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我們應該把什麼詳寫?讓學生懂得寫作要根據自己的寫作目的詳略有序的安排材料,從而突破瞭重難點。在學生彙報交流中相機抓住重點詞句:“敏銳地註意”“敏感地意識到”“百思不得其解”“反覆的實驗和研究”“許多實驗”“反覆的觀察實驗”等來體會“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真正含義就是要敏銳地發現問題,堅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決問題。

最後總結課文,認識議論文。

學習事例後,我讓學生再列舉一些相同事例,過渡朗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總結課文:這是作者從這許多事例中得出的結論,也是作者要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理。最後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認識:像作者這樣用事例證明一個道理的文章叫議論文。“觀點——事例——結論”是一篇議論文的基本要素和結構。

四、說板書

在本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學生的反饋,設計這樣一個板書,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更明確的瞭解作者的寫作方法,認識議論文。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說課稿(二) 一、說教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屬於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具體確鑿的事例論述瞭隻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瞭解科學傢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到,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的現有的知識水平以及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本節課將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說明道理的方法,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2、揣摩文章表達的順序。

3、學慣用具體事例有詳有略地說明觀點的寫法。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文所蘊含的道理比較抽象,教學時把握重點,組織學生研究3個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深入地理解課文,在比較中閱讀,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從而明白“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好之後”的深刻道理。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育學生懂得“隻要善於觀察,不斷解決問題,鍥而不捨的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的道理。

四、教法與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創新精神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瞭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3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運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時,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採用多種朗讀的形式。如:引讀、指讀、齊讀、對比讀,把學習的過程還給學生,把說話的舞臺還給學生,我始終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讀自悟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圈畫、思考、批註、交流、表達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有所收穫。

其次,確立以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為研讀重點,撥動學生探究的心弦。

再次,誦讀感悟,分享閱讀體驗。

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體會和領悟到”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體會科學傢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進而讓學生領悟到“?”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舉出和本文類似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這些科學傢成功的事例都是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瞭真理,也讓學生兩次感受到他們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事實——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與此同時,訓練學生結合課文進行訓練表達就成瞭水到渠成之事瞭。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學習課文。通過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文章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方法,以及文章有序地描述和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

第二課時:

1、交流小練筆。仿照本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觀點,如“功夫不負有心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等,註重交流評議。

2、好書推薦《影響孩子一生的42個故事系列之科學傢的故事》中學生理解到的有關內容。

六、教學思路

1、課前觀察實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文中三個具體事例涉及到的“洗澡水的漩渦”“睡覺時眼珠的轉動”離學生的生活比較接近,可以讓學生在傢裡觀察,獲得直接經驗。鹽酸會使紫羅蘭變色以及試紙的酸鹼測試可以再課前做實驗給學生看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切入課題,理解真理。

課的開始我從學生熟悉的人生格言入手,理解什麼是真理,真理是被實踐證明瞭的,闡明真實道理的,指導我們言行的,為我們人生導航的等這樣的句子就是真理,就是道理或觀點,進而切入課題,告訴學生課題就是一個道理。引導學生說課題,要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得理直氣壯。我想這樣要比從課題入手要容易得多,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具體化瞭。另外,這樣的切入課題和課尾的練筆結合在一起,使整節課的首尾照應形成瞭一個整體,使學生切實感受到任何一個道理都要經過不斷發問探索,付出諸多努力才能實現的。

3、檢查預習養成積累的習慣

認清詞語,糾正字音,同時進行引申和擴展,加深學生對課外詞語的積累,如對含有反義詞成語以及非四字成語的積累。

4、找出和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都是說理論述的句子,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把抽象的道理做形象化的理解。因為小學階段學生接觸議論文,不宜在文體知識上作過多的講解,要少用“論證”“論點”“論據”這類語言。

5、研究事例,說明真理。

文中的3個具體事例,不同於一般的記敘文中的故事,他們的作用是為具體說明作者的觀點,即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服務的,因此,我先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簡單概括三個事例的主要內容,然後合作探究,完成表格,接著引導學生髮現三個事例在內容、寫法上的相同點,進而使學生明白事例中的問號是什麼?由此發現的真理是什麼?從問號到真理的過程是怎樣的?通過讀、議、思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傢發現、發明過程的艱辛,領悟議論文的特點,用具體確鑿的事例說明道理撥動心弦。

6、補充事例,拓展延伸。

學習瞭三個事例,讓學生補充說明其他事例(可以是生活中的,可以是其他科學傢的故事,可以是課文中學過的),進一步拓展學生思維,使他們感悟“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

7、讀寫結合,進行寫作訓練。(重點放在第二課時)

七、存在的不足

1、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但學生找出瞭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2、是教學中我和學生的互動不夠,情感不夠投入,再引令學生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方面,不夠自如。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說課稿(三) 一、說教材分析:

《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是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也是一篇議論文。文題“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也是課文的主要觀點。

全文結構清晰:

第1段開門見山,提出觀點,明確指出:“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本身就是“真理”。

主體部分(2—6段)引用科學發展史上的三個有代表性的事例(謝皮羅教授從洗澡水的漩渦中發現問題,通過反覆試驗和研究,發現水的漩渦的旋轉方向和地球的自轉有關;英國著名化學傢波義耳偶然發現鹽酸會使花瓣變紅,繼而進行瞭許多實驗,終於發明瞭酸鹼試紙;奧地利醫生從兒子做夢時眼珠轉動這個現象,經過反覆觀察和分析,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時都表示在做夢),論述瞭隻要善於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捨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

第三部分(7—8段)總結全文,重申觀點。指出科學並不神秘,也不遙遠,關鍵在於“知微見著”,不斷探索,善於獨立思考,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學習本課,一是讓學生瞭解科學發現的一般規律──“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從中感受、領悟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二是學習課文用具體典型的事例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瞭解議論文的形式。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會“澡、械”等5個生字,正確書寫“司空見慣、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捨”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能從具體事例中正確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學習課文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理清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和文中事例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通過深入研讀、理解三個具體事例,從中獲得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三個關於科學發現的故事,從具體事例中理解“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的含義,感受、領悟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難點:學習課文用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瞭解議論文的一般形式。

四、說教法學法:

為實現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合作探究精神,體現本堂課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統一,教學時我以課題為切入點導入新課,然後組織學生深入課文進行探究並體驗,學文時採取初讀整體感知、瞭解事例,細讀課文時師生共同探究(第3段)、學生自學質疑(4-5段)的方法,最後結合資料進行拓展延伸,課後安排瞭積累語句和小練筆。

五、說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課題導入——初讀課文,理清內容——細讀課文、感悟科學精神——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一)文章題目發人深省,上課伊始,我板書“?”“!”兩個標點,提問:這兩個標點表達的是什麼意味?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導入板題後初步理解課題:“?”“!”與課題中哪兩個詞相對應?——“真理”和“問號”。

什麼叫做“真理”?你從“一百個”中體會到瞭什麼?

(此環節意在從課題入手,初步理解課題,為讀文、學文做準備)

(二)初讀課文,理清內容:

1、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寫瞭哪些人的什麼事例?

2、認讀、理解詞語(聯繫上下文)。

3、梳理主要內容:課文寫瞭哪幾個故事?與我們以往學習的敘事性文章何不同?——點明本文的體裁是一篇議論文,議論文要表達一個鮮明的觀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中的三個具體事例,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進一步感知議論文中的事例敘述比較簡要,是為論證觀點服務的)

(三)細讀課文,感悟科學精神:

1、本文的觀點是什麼?畫出齊讀

2、迅速瀏覽3-6段,用簡練準確的語言概括三個典型事例。

3、三個典型事例有什麼共同之處?生自由談

4、對於這三個事例的共同之處,文中有總結性的句子,是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1:善於“打破沙鍋問到底”的人,卻從中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成就。

體會:句中的“發現”、“發明”、“創造”、“成就”能否顛倒順序?

出示句子2: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學說的發現者,創立者,差不多都善於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看出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後把:“?”拉直變成“!”,找到瞭真理。

體會:這裡的“?”“!”各指什麼?想象一下,在由“?”變成“!”的過程中,這些發現者、創立者是如何做的?

(此環節意在把握三個典型事例,找到其共同之處,理解2、6段中兩個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5、深入朗讀第3段(事例1),體會句子:

“謝皮羅教授緊緊抓住這個問號不放,進行瞭反覆的實驗和研究”

“這個問號”指的是什麼?從“緊緊抓住”“反覆的實驗和研究”你體會到瞭什麼?設想一下:他發現瞭這個問題後會怎麼想?又會怎樣去做?其間可能會經歷一番怎樣的過程?你從中體會到瞭他怎樣的精神?用文中的詞語概括一下。

(此環節通過師生共同探究,抓住關鍵句子,品味關鍵詞語,反覆誦讀,意在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體會謝皮羅教授身上表現出的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捨、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6、快速瀏覽4、5段兩個事例,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結合文中句子體會英國化學傢波義耳、奧地利醫生身上所表現出的科學精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自讀自悟,以交流感受為主)

7、總結:作者為什麼不用一個事例而是用三個事例來證明文中的觀點?

(此環節意在讓學生體會運用三個事例進行論證會更加有力,更好地證明瞭觀點“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8、總結議論文結構

(四)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科學發明和發現的故事?從他們身上你學到瞭什麼?

(五)作業:

1、摘抄文中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小練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用具體事實說明一個觀點。

六、說板書設計:

本著簡潔、凝練,板書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原則,本課的板書設計如下:

20、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

水的漩渦紫羅蘭變色眼珠轉動

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找到真理

鍥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