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戲說課稿3篇

藏戲的藏語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據傳藏戲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劇目內容又多是佛經中的神話故事,故而得名。下麵是小編我為您準備的“藏戲說課稿”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藏戲說課稿一 一、說教材:

《藏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它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順序、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別具一格,內容側重介紹藏戲的形成及藝術特色。語言豐富多樣、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逐步形成瞭自己的學習體系,具備瞭對具體事物的認知能力,但學習缺乏穩定性,所以,針對這種趣味性較強的文章,關鍵在於激發學生興趣,創設出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

三、說目標:

1、認、讀、記文章中的九個詞語。積累好詞佳句。

2、瞭解藏戲特點以及形成程。

3、激發學生對藏戲的喜愛之情。

四、說重點:

1、通過瞭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2、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的表達。

五、說準備:

1、通過網路查詢藏戲的歷史、劇目、圖片、錄像等。

六、說方法:

1、以讀代講,讓學生採取多種朗讀形式充分讀文,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

2、創建學生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合作性。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互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培養學生的說話、思考、總結能力。

七、說過程:

(1)、播放錄像,懸疑導入:

即利用個開頭的三個排比式反問句進行導入。

(2)、閱讀質疑,自主探究:

學生解決生字詞,體會文章大意。

(3)、多元互動,合作探究:

1、學生自主研讀藏戲的形成部分,瞭解瞭一個年輕的僧人唐東傑步帶著僅有七位姑娘組成的班子勸人行善積德,為民修橋造福,沒想到竟然創造瞭一個新的藝術流派——藏戲的感人故事後,孩子們被唐東傑佈為民造福的美好心願和七位姑娘的義舉深深的打動瞭,這時孩子們興趣濃厚,在愉悅中積極朗讀,朗讀出瞭唐東傑佈為民造福的偉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舉。

2、同桌間互相提問、閱讀讀文章中介紹藏戲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最後老師問,學生讀,營造朗讀氣勢,再次感受藏戲的無窮魅力和中華文化的悠久。

3、以小組彙報的形式將藏戲的形成、特色進行彙總發言,不完整的學生間進行補充,教師適當引領和總結。在此穿插欣賞藏戲的圖片。

七、訓練檢測,目標探究:

難理解、易混淆字詞的解釋。預設問題解答。學生自主總結中心思想。

八、遷移應用、拓展探究:

將藏戲和其他的劇種做對比,進一步感受藏戲的獨特藝術魅力。

九、說板書設計:

藏戲唐東傑佈—為民造福—開創藏戲。戴面具—沒有舞臺—演出三五天十、說時間安排:導課(3分鐘)閱讀:(7分鐘)互動(25分鐘)訓練(5分鐘),拓展(5分鐘)。 藏戲說課稿二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社課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藏戲》。本單元是以感受“中華民風民俗”這一專題來編排教學內容的。結合本次說課主題,“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來說。

一、教材分析:

《藏戲》一文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隨著作者脈絡清楚、有點有面、有詳有略的描述,絢麗多彩的藏戲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展現在讀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識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民俗散文,頗具文學色彩。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曠野、贊嘆不已、隨心所欲”等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藝術獨特的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3.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三、教學重點:

通過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四、教學過程:

在教學中我根據這篇略讀課文的特點,設計瞭如下環節:

1、課前佈置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3、檢查預習:課上四人小組進行檢查,互相正音;完成練習冊的補充詞語題,課上二人小組邊看大屏幕邊檢查。然後齊讀加深影響,達到積累的目的。單獨拿出“不一而足”,指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所在段落,併在大屏幕上出示,學生齊讀,聯繫上下文,從“豐富多彩,不同”等詞語體會其意思。

4、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瞭解課文內容。

5、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靜心默讀,標註感受,然後集體交流。教師相機點撥,補充,總結。

6、總結寫作方面的收穫:開篇三個排比式三個反問句,先聲奪人;語言生動;過渡自然。

7、佈置練習:可以運用課上的步驟閱讀有關戲曲的文章,也可以仿照本文寫一篇介紹某一劇種的文章。

五、教學反思:

課上,幾乎沒有給學生大聲朗讀的機會。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刪去兩朗讀的環節:一是理清順序時,學生會發現開頭的前三段,每一段對應後面一部分內容,本來準備師生合作朗讀感受前後照應的寫法,結果被刪去;二是在交流深入學習後的感受時,每一部分都要在交流後帶著自己的理解朗讀一遍,結果由於時間預設不合理,被刪減瞭。

還有幾個地方也應該朗讀:感受開篇三個排比式反問句的表達效果時過於倉促,去朗讀;感受語言的生動時,比喻、排比的句子也應該通過朗讀去進一步感受表達效果,還可以積累語言。

此外,聽瞭吳老師的課,越是感覺自己的課沒有一絲新意,方法陳舊,死板。吳老師敢於大膽的處理教材,設計獨具匠心,教學流程清晰、自然,充分地培養瞭學生的讀、寫等語文能力。再加上吳老師本身特有的魅力,我覺得整節課特別完美,讓我望洋興嘆。 藏戲說課稿三 各位老師大傢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藏戲》。下麵我就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概述

這篇課文以總——分——總的關係結構文章。先用三個比喻句概括介紹藏戲的主要特點:“戴著面具演出”“演出時沒有舞臺”“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來詳細寫開山鼻祖唐東傑佈開創藏戲的傳奇故事。緊接著介紹藏戲的重要特征———“面具”的特點及作用。然後簡略地說明藏戲的其他特色:舞臺簡樸:劇情靠解說、說唱來描述;開場、正戲、結尾固定的程式;唱腔、動作豐富多彩;演出時間長等。最後用一句話總結全文,點明藏戲這一民族戲劇藝術靠師傳身授傳承和發展。

選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引領學生瞭解本文的表達方法及語言特點,學習作者生動形象地表達;二是通過瞭解藏戲的形成及其特色,體會傳統戲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富的文化內涵,瞭解藏族的文化。

2、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藏戲的特點以及藏戲的形成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體會藏戲的特色以及藝術魅力。

難點:學習文章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的描述,積累語言,領悟表達方法。

4、課時安排

整課安排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認識生字,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本課為第二課時。

5、教具準備:藏戲的ppt課間及藏戲的視屏片段。

二、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我以新課標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根據學生閱讀實際情。

況,主要採用瞭課前收集資料,質疑問難,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充分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文本之間的交互作用,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足夠的讀書、思考、交流時間。採用現代教育手段,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開放而富有活力的學習氛圍。通過教師穿針引線,釋疑解惑,激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落實到實處。

三、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直接導入。

1、(播放藏戲視頻片段)問同學們這是什麼圖片(生回答是藏戲),這時板書:藏戲並說今天我們就走進課文《藏戲》,去瞭解它,感悟它的魅力吧!

2、介紹藏戲(出示藏戲知識幻燈片)藏戲是以民間歌舞形式來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表演藝術。藏語叫“阿吉拉姆”,“阿吉”是大姐或女性的意思,“拉姆”是仙女的意思,都是藏族人民對藏戲的昵稱。

(二)聽課文閱讀(播放閱讀課件),讓學生弄清文章是從那幾個方面介紹藏戲的,用自己的話說說藏戲是怎樣形成的,它有什麼特色。(生會回答:講瞭藏戲的形成、開山鼻祖唐東傑佈、藏戲面具的特點,講瞭它的發展等)在此教學環節中,留給學充足的讀、思、議的空間,促進學生與文本以及學生之間的對話。讓學生初步感受藏戲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美麗的藝術特色。

(三)細讀課文,理清脈絡,總結每段段意。

(1)讓學生閱讀第一至三自然段,並指明生回答,這段告訴瞭我們哪些內容?(學生會回答:藏戲是帶著面具演出的;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一部戲可以演出三到五天。)再問學生這三個自然段有什麼特點?(生答:反問句)

師小結:對這三句都是反問句,以三個反問句開篇,先聲奪人,強調瞭藏戲的三大特點:藏戲是帶著面具演出的;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一部戲可以演出三到五天。這種寫作方法叫反問開篇法。(板書第一部分用反問句揭示藏戲的特點。)

(2)師讀4—7自然段,要求學生思考本段告訴我們什麼故事?(生答:唐東傑佈的故事)再問唐東傑佈有哪些傳奇色彩?(生答:唐東傑佈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原因、怎樣組織戲班子去籌錢修建58座橋梁的故事。)那們你們知道課文中的哪個自然段講瞭唐東傑佈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原因呢?(生回答:第五自然段。)因為那時候,雅魯藏佈江上沒有什麼橋梁,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於是,年輕的僧人唐東傑佈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為民造福。對非常對這句話用精煉準確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描寫,再現瞭當時惡劣的自然環境,說明瞭唐東傑佈許下巨集願、發誓架橋的思想根源,間接地歌頌瞭他為民造福的高尚品質。

接著問那唐東傑佈為瞭實現自己的巨集願,又是怎樣做的?

小結:對這部分講瞭唐東傑佈在雅魯藏佈江上建造瞭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開山鼻祖的故事。(板書第二部分藏戲的形成)那麼老師想問你們知道唐東傑佈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時利用用幻燈片介紹唐東傑佈及展示唐東傑佈的畫像。

藏戲之神——唐東傑佈(1385—1464)著名建築師,藏戲的開山鼻祖。藏民歷來把他看作是創造藏戲的戲神和修建橋梁的鐵木工匠的“祖師”,是藏族人民心目中智慧、力量的化身。西藏過去的民間藏戲活動中,都把湯東傑佈作為戲神來供奉祭祀。藏戲演出場地中心都供有唐東傑佈塑像或唐卡畫像,開場戲也主要是祭頌唐東傑佈的內容,看戲的觀眾捐贈東西時,也首先要向唐東傑佈神像獻哈達。在西藏許多寺廟裡也都供奉著他的塑像或畫像,向他叩頭祈祭的人絡繹不絕。

四、板書設計

我國常見劇種簡介。

京劇:又稱“皮黃”,由“西皮”和“二黃”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音樂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

豫劇: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臺,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所以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等省以及香港地區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餘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是十八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相結合,用當地語言歌唱、說白,形成瞭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

越劇中國傳統戲曲形式。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等地。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劇演員初由男班演出,後改男女混合班或全部女班。

六:教學反思

《藏戲》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都比較強的民俗散文。這篇課文條理非常的清晰,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得心應手。尤其是在學習藏戲的特點這部分時,有部分內容是寫藏戲中的面具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角色,代表不同的感情色彩,代表一定的價值判斷和是非觀念。老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學生可以輕鬆的理解這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