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的說課稿

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習這個單元要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的內容要點。《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寫科學傢通過研究化石,展現瞭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的人類的偉大。教學這篇課文時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如魚類進化、鳥類祖先、兩棲類祖先、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反覆朗讀,感受其中的思想感情的節奏韻律之美。科學詩以詩的形式寫科學的內容,這正是許多學生所喜歡的,教學過程中要以此激發學生愛科學文學的熱情。

本節課我要完成如下幾個目標:

(1)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2)讓學生理清詩歌結構,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3)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要註意把握文章的教學重點,本文教學重點是: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體會詩歌節奏之美;調動學生的課外積累,發揮學生豐富的想像力。

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共分瞭導入新課、整體感知、重點研討、質疑釋疑、拓展延伸、小結、佈置作業六個環節。

1、導入新課。

導語如下:大傢聽說過“滄海桑田”這個詞嗎?這個詞什麼意思呀?晉代葛洪《神仙傳王遠》中寫道:“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大海變為桑田,桑田變為大海。在地球的歷史上,真的如此嗎?如果真的這樣,何以為證呢?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許多物種雖然相繼滅絕,但它們的生命信息卻被化石保存瞭下來。科學傢們通過研究這些化石,從中窺見瞭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贊美化石的詩歌——《化石吟》。

2、整體感知。

在進行整體感知的時候我先出示學習目標(即教學目標,投影顯示),然後範讀課文(或用錄音帶)。學生聽讀時要思考下列問題。(投影顯示)(1)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2)詩歌表達瞭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3)詩歌可以分為哪幾個層次?結構上有何特點?

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課文內容,特別講解詩歌的幾個層次,理清詩歌結構。

因為這首詩歌比較長,學生在整體把握的時候,有一定難度。所以我建議在講解這一部分的時候。要進行分層。第1、2節為一層,通過問句的形式,引發讀者的想像;第3——6節為第二層,具體抒寫暇思的內容;第七節為第三層,回應第1、2節。結構上首尾響應。

最後讓學生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兩遍,體會詩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