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他們需要關愛》說課稿范文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品德與生活》第二 冊第10課《他們需要關愛》,根據本冊教材編排體系,本文和《關心老人》《小手拉小手》《別把花草弄疼瞭》同屬 “愛心行動”系列教育。本單元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不僅愛人,還要愛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地成長。其中《他們需要關愛》一文旨在讓兒童瞭解殘疾人是最需要社會關愛的群體,他們在身有殘疾、生活難自理的情況下,戰勝病殘,頑強地生活、工作和學習,並獲得成功。引導學生體驗他們生活的艱難不易,學習他們身殘志堅的樂觀精神,能伸出自己的小手去關愛、溫暖他們。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爛漫,更富同情心,更易於愛心的培養,但他們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平日裡享盡瞭傢人給予的關愛,加上人生經歷少,對於殘疾人這個概念十分模糊,更別說感受殘疾人生活的不易瞭,他們對殘疾人的痛苦無法體會,甚至會覺得他們很好玩,有的還要去刻意模仿,針對這一現狀,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在認真研究新課程、教材和學生情況後,我制定瞭以下教學目標:

1、情感和態度 使學生懂得在生活中要尊重而不歧視殘疾人,培養學生的愛心。

2、行為與方法 能設身處地地為殘疾人著想,熱情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3、知識與技能 幫助學生瞭解社會對殘疾人的關心和幫助,培養搜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瞭解殘疾人的困難和痛苦,激發學生關心殘疾人。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指導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關心幫助殘疾人。

按照教材的分析以及學生實際,課前我組織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搜集關於社會對殘疾人關心幫助的圖文資料以及反映殘疾人“人殘志堅”的故事,為課堂學習儲備好足夠的資料。

為達到以上目標要求,並突破重點、難點。本課教學時,我設計四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談話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個個是健康、活潑的孩子,得到老師精心的培養,父母的疼愛,多麼幸福呀!可在我們的社會中還生活著許多殘疾人。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麼樣的人叫殘疾人?殘疾人就是由於先天或後天的意外,而使身體器官或功能有瞭缺陷的人。

(二)、換位體驗活動

《新課程》指出:活動是教和學的中介。教師要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所以,在這一環節我安排瞭以下兩個遊戲活動。

體驗遊戲一:請一位小朋友來扮演盲人。站在自己的座位前,矇住自己的雙眼,順著桌子右邊慢慢走,儘量不要碰同學,碰桌椅,邊走邊體會。遊戲完畢,請同學們談體會。在這個體驗層次,我又請一位小朋友通過比較體驗正常人走路和盲人走路,正常人穿衣和肢殘人穿衣的不同感受,通過鮮明的對比和教師的描述,在情感上使小朋友們體會殘疾人朋友所面臨的種種困難。

體驗遊戲二:請小朋友們把書包裡的書本全部拿出放在桌上,右手握拳放在胸前,用左手整理書包。規則:在整理的過程中右手不能幫忙。遊戲完畢,學生談體會。在這個體驗層次,我依然用瞭比較體驗的方式,仍然請原來上來體驗的小朋友,讓他們依然蒙著眼睛走路、用一隻手穿衣服,但不同的是請瞭周圍的同學們幫忙,然後請他們談談這一次和上一次單槍匹馬自己走路、穿衣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從而體會人們的幫助能使殘疾人朋友減少很多麻煩,他們需要大傢包括我們的幫助。

通過體驗,學生對殘疾人生活的不易有瞭進一步的體會。此活動旨在人人參與,使學生在換位體驗中體會殘疾人在生活中時時面臨的困難和痛苦,引起學生共鳴,喚起學生內心對殘疾人的同情。

(三)、講“身殘志堅”故事 在學生已初步感知殘疾人生活不易的基礎上,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於殘疾人不向命運低頭的故事,感人的故事震撼著小朋友的心靈,激發他們尊敬殘疾人的真實情感。通過交流,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來關心、幫助殘疾人。培養學生的愛心。(四)、開展“愛心助殘知識小競賽”

為瞭讓學生瞭解更多關於殘疾人的知識,我組織學生開展“愛心助殘知識小競賽”。讓學生在課前利用各種途徑搜集有關殘疾人的資料,“競賽”的遊戲形式既抓住瞭學生爭強好勝的年齡特點,又活躍瞭課堂的氣氛,同時也圓滿地完成瞭教學任務。

小結:在《他們需要關愛 》這一課的設計中,我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活動進行自我教育”這一基本理念,寓教育於活動中,開展兒童喜歡的體驗、講故事、知識競賽等多種活動,使他們在主動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地在參與中體驗、感悟,瞭解殘疾人的生活的不易,認識到社會對殘疾人的種種關心,懂得要為殘疾人獻出自己的一份愛,使學生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