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三篇

乘法分配律是指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它們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相加,叫做乘法分配律。下麵是小編收集的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歡迎閱讀。 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1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教學是在已學習瞭乘法、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基礎上出現的,學習乘法分配律是為簡便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充分感知並歸納乘法分配律;難點是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

【目標定位】

1、讓學生經歷乘法分配律的探究過程,理解並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瞭解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法運用】

為瞭實踐以人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切實改進課堂教學,我組織學生通過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解決問題,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並且學習數學的熱情比較高,在課堂上喜歡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為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註重發揮學生的優勢,組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主動獲取新知。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依據學情,本節課的教學,我設計三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比賽激趣、啟迪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進行新課教學之前,我設計瞭男女生計算比賽活動。(放錄像及課件)通過創設這樣的計算比賽活動,學生初步感知瞭簡便計算的一些規律,把學生置身於矛盾衝突之中,讓學生髮現問題,並迫切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二環節:引導探究、發現規律

這個環節的教學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時,我先出示書上的準備題。(出示課件例題)讓學生用兩種方法解答,學生們很快就得出瞭結果。接著引導學生對照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分析。我們來聽聽學生是怎麼說的。

(放錄像)學生感受到瞭兩組算式結果相等,但運算順序不同,對這一規律有瞭進一步的認識。為瞭驗證這一現象不是巧合,我再讓學生在草稿紙上寫出幾組類似這樣的等式並計算是否相等。

(放錄像)學生寫完後彙報,我將等式板書在黑板上,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等式兩邊算式,去領悟思考,尋求規律。

(放錄像)為瞭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規律的認識,我接著設計瞭一道連線題。

(出示課件與錄像)學生先仔細觀察獨立思考後,再小組同學之間說一說,議一議,當學生髮現問題後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怎麼解決問題的。

(放錄像)這樣使學生在辨析與爭論中,自然而然地完成猜測與驗證,逐步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接著我又出示“找朋友”的遊戲題。

(放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課件演示,使學生感受乘法分配律的一個重要因素——公因素的作用;同時課件演示乘法分配律的反運用。再告訴學生們這種規律數學上我們把它叫作乘法分配律,並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同學間互相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及課件)我們一起來看學生們是如何總結乘法分配律。

(放錄像)儘管學生說的不是很完整,但他們在自己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總結,體現瞭學生思維的過程。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我再揭示乘法分配的定義,並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以便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邊放課件)

第三環節:拓展延伸、應用規律

定律發現後,為瞭讓學生熟練掌握乘法分配律,體驗規律的應用價值,我設計瞭這樣一組題目:搶答題,必答題,自創題,風險題,讓學生大膽嘗試,並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搶答題和必答題以基礎題為主,體現正逆兩方面,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變形練習,讓每個學生特別是潛能未開發的學生能體味到成功,有成就感;自創題是讓學生自己相互當小老師,圍繞乘法分配律出題目,相互進行檢測;風險題是為瞭體現分層教學的要求,在運用乘法分配律時,把題目加深加難,激起優秀的學生求知欲望。第一題有的學生是這樣說的,他發現算式裡有相同的數139,把它提出來再乘剩下的幾個數的和;第二題學生是這樣理解的,199個25加1個25就是200個25。學生的回答是他們思維火花的迸發,這種發散題也為後面的教學作瞭鋪墊。這樣就保證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評價反思】

縱觀這堂課,我認為這節課我在這幾個方面把握得較好:

一是創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上課伊始,我設計一個比賽活動激發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探究是學生的天性。課堂上,我註意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如出示連線題讓學生分組討論,歸納總結乘法分配律時也採用瞭小組合作學習。

二是珍視課堂動態生成,實現沒有預約的精彩。課前在設計激趣這個環節時,隻考慮到學生用簡便演算法計算速度快,沒想到演板時會出錯。面對這一情況我冷靜處理,引導學生找出錯誤原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簡便計算不僅速度快,而且正確率高。

三是設計分層練習,讓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觀註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因此我設計由易到難的練習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是藉助媒體演示,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具體。教學中我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演示:連線題、“找朋友”、乘法分配律字母公式等。使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有效地提高瞭教學效率。

當然,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一些未盡人意的地方。如評價方式有待進一步改進。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隻是老師對學生能力的評價,沒有讓學生自我評價或生生評價;如果教師再多一些對學生的情感評價,學習過程的評價,我想這樣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老師們,“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數學教學這塊花園裡,我願勤奮耕耘,虛心學習,進一步提高我的教學水平。 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運算律《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8—49頁內容。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瞭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課內容的難點。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材中呈現的步驟是:發現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歸納規律。

(二)說教學目標

過去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改》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將教學目標分為瞭三維。新課標指出“三維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繫的有機整體,應該以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正確價值觀。這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以知識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並把這兩者充分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新課標指出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將教學目標以下三個方面:

1、知識與技能: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乘法分配律並能用字母表示;會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

經歷主動參與、探索,發現和概括規律的學習活動;發展比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強用符號表達數學規律意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能應用乘法分配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規律的確定性和普遍適用性,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應用乘法分配律。

2、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運算及逆運算。

二、說學情

今天我們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在已經掌握瞭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運用這些定律使一些運算得到簡便。四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分析、理解的能力,但運用能力不夠,抽象概括能力不強,形象思維占主導,個人思維常受一些定勢思維的幹擾。對於複雜些的計算題,其理解、掌握還不夠,有一定的難度。

三、說教法學法

在設計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自主學習,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轉為積極主動參與學習。

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探索性和挑戰性,讓學生多思、多說、多練、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溫故而知新,鞏固前面學的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我出示課件,口算題。

125×825×425×6×47×8×52×3×50

課件設計可以使學生看得清楚,也是為瞭讓學生想說、敢說、搶著說,激發他們早點進入學習狀態。

第二步,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五一就要舉行藝術節的比賽瞭,為瞭這次藝術節,教師和同學們都花瞭很多的精力,老師正利用星期天,去為舞蹈組的小演員們挑選漂亮的演出服呢?創設這樣一個充滿現實的問題情境,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並主動積極地帶著自己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進課堂。(課件出示商店場景,出示的衣服是上衣、下衣,主要是要求學生進行搭配)

【創設情境,師生比賽。出示一組題中選取兩道誰能一眼看題目說出得數。

(40+4)×2537×45+55×37

68×32+68×68(80+8)×125

比賽的結果:老師算得快,學生算得慢,學生心裡就想老師怎麼你算得那麼快?這時老師導入,剛纔的比賽老師比較快,是因為教師又運用瞭乘法的一個法寶,你們想知識嗎?此時同學們一定很想知道,學生的求知欲望達到高潮,老師告訴學生乘法的又一法寶是:乘法分配律。板書課題進入新知。

(現代數學論指出:運用已有的知識獲取新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溫故知新者,可以為師矣”。可見從古到今都在重視新、舊知識間聯繫。因此,通過複習舊知,可以起到搭橋鋪路、分散難點的作用。)強化學生說理,是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二)探索新知,初步感知

第一步,探索新知

我會提出要求: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獲得瞭哪些信息?

買這些些服裝,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錢呢?你能用兩種方法列出綜合算式嗎?這樣的問題,讓學生主動探究,引發思考,有舊知導入新知。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根據要求列式,教師巡視,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接下來是,交流反饋讓學生說說自己的列式,得出板書

板書:65×5+45×5(65+45)×5

請學生生交流解題思路,並比較哪種解法更簡便。

通過計算,會發現這兩種解法雖列式不同,但是結果一樣,都能解決問題。那麼我們在這兩個算式之間用什麼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得數是相等的呢?

第二步,類比展開,通過變式,感知規律

提出類比問題:如果施老師選擇選擇的是另兩種服裝,買的數量都是6件或8件的,你還能用兩種方法來求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32×6+65×6(32+65)×6

32×8+65×8(32+65)×8

32×6+45×6(32+45)×6

32×8+45×8(32+45)×8

讓學生列式計算,進行比較,得出結論。概括出規律。

從而得到乘法分配律:(a+c)×b=a×b+c×b

以及其逆運算:a×b+c×b=(a+c)×b

(三)鞏固練習。

我將佈置課本上的習題試一試,第一題,以及填一填第一題,鞏固所學過的乘法分配律。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註重練習的層次和坡度。基本練習形式多樣,達到瞭雙基訓練紮實的效果。由於剛剛學習瞭乘法分配律,為使學到的知識能更好地納入到原有的已有知識體系裡,必須進行一定量的、針對性強、有實效的基本練習。在這個環節中,將還給學生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並通過比較、感悟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四)小結

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主動回答這節課學到瞭什麼,這些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那些問題,學以致用。

(五)佈置作業

在佈置作業時,我設計瞭有層次的習題,分為必做題與選做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瞭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教學理念。

五、說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c+b×c=(a+b)×c

教學設想:板書簡單,思想清楚,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乘法分配律的說課稿3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掌握瞭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將乘法分配律與購買球衣、球褲等應用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悟、歸納乘法分配律,註重引導學生運用猜想、驗證、歸納等方法解決問題,以提高教學效率。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後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

新的數學改革強調,現實的和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要成為數學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課的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歸納乘法分配律併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義的基礎上進行運用。因為乘法分配律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運算,對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掌握瞭乘法交換律、結合律,並能夠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接著學習“乘法分配律”不會覺得太難,但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還是一個薄弱的環節。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本節課我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在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規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並運用。

(二)過程與方法:

藉助已有經驗和具體運算,初步學會用猜想、驗證、歸納等數學方法學習知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簡便計算的過程,體驗“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說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以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多種教法和學法有機的結合。我主要採用發現教學法和發現學習法,引領學生自己動手,在探索交流中去發現一般規律、去思考問題本質、敢於質疑。

四、說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瞭4大環節。

第一環節:以兩道應用題作為複習,分別包含瞭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的運用,既對先前學習的定律作簡單回顧,也體驗瞭演算法多樣化。

第二環節:創設情景。在這一環節中我依據兒童心裡特征和認知規律,巧妙地從生活購物中引出數學問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出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生動手獨立嘗試計算出結果後互相交流,要求學生說說算式的意義。

這中間包含乘法分配律以及它的逆運算,學生在計算的同時感受採用不同演算法帶來的方便。與此同時,有些小朋友能從中發現規律,就利用這樣的機會對猜想進行驗證。在豐富的素材的積累上,以不完全歸納法得出乘法分配率,並用a、b、c來表示這個規律。

第三環節:基礎練習與鞏固應用,本環節我設計多層次的練習,如:填空、判斷正誤,這可以加深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記憶;“看誰算得最快”組塊練習,體會分配率計算的簡便。

最後,第四環節: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穫和問題。有的同學說知道瞭什麼是乘法分配律,有的同學說學會用乘法分配律瞭。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提出質疑。比如:除法中是否存在分配律等。這就是課堂的延伸,知識的延續,這中間可能會出現很有價值的實際問題。